在食物卫生方面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饮食卫生?
(1)食物卫生:
在食物卫生方面,我国古代养生家就提出了不吃不清洁和不新鲜的食物,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一书中专章讨论了食物卫生,记载了许多不能食用的食物。如:“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,”“猪肉及鱼若狗不食、鸟不喙者不可食,”“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,”“生果停宿多日有损处,食之伤人,”“六畜自死者皆疫死,则有毒,不可食之”等等,告诫我们不新鲜的食物,有病的畜肉和不清洁的食物,是不能吃的。在现实生活中,因食用不新鲜、不清洁的食物而致病甚至丧命的不胜枚举。
另外,因为现在农业生产中农药、化肥的大量使用,使粮食、蔬菜、水果中所含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的残留量越来越大,所以我们在食用前必须充分洗净,生食的蔬菜、水果应尽量去皮,或者做凉拌的菜切好后在开水中焯1~2分钟,这样可使蔬菜中所含的有机磷残留物80%以上溶入水中或分解。
(2)进食卫生:
①食前的准备:进食前,首先应注意的是餐具消毒和饭前洗手,这是杜绝病从口入的关键。其次应注意饭前不要大量饮水,因为那样会冲淡胃液,影响进食后的消化与吸收。
②食中的宜忌:进食过程中,为保证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及所进食物的消化吸收,应注意做到:a)进食宜乐。因为人的情绪好坏,直接影响食欲,愉快舒畅的情绪可激发人的食欲,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有助于消化。因此,切忌在吃饭时谈不愉快的话题或教训孩子。b)进食宜缓。因为狼吞虎咽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、搅拌,不利于消化。c)食宜专致。进食中,为保证所进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,全身血液应相应集中于胃肠。如果一边吃饭,一边看报,心不在食,势必会分散对胃肠的血液供应,影响消化与吸收。
③食后的保养:食后,为保证所进食物的消化吸收,应注意做到:a)食后宜散步。进食后,立即卧床是不利于消化的,应做一些从容和缓的活动,以促进胃肠蠕动。而散步不失为最理想的方式。但食后剧烈运动也是不适宜的。b)食后宜摩腹。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,有利于胃肠血液循环,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助消化法。对老年人或病人尤其适宜。c)食后宜漱口。进食后,口腔内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,若不及时清理,往往滋生细菌,引起牙病或口臭。因此,早在一千多年前,前人就有“食毕当嗽口数过,令牙齿不败,口香”的训示。